栏目导航
调查问卷
咨询提问
教学团队人员构成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学科专业 |
潘福勤 |
男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 |
基础心理学 |
郑淑杰 |
女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基础心理学 |
张巧明 |
女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应用心理学 |
滕洪昌 |
男 |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基础心理学 |
李文静 |
女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基础心理学 |
林洪新 |
女 |
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基础心理学 |
孙静 |
女 |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应用心理学 |
仇莉娜 |
女 |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应用心理学 |
杨占鹏 |
男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 |
教育管理 |
魏雪峰 |
男 |
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教育技术学 |
潘福勤,男,汉族,1965年12月生,山东栖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心理系主任。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公共课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等方面研究。曾参编教材10部,译著1部,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教学、科研立项课题10余项,近年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烟台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鲁东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曾被评为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
一、基本情况
姓 名:潘福勤
性 别:男
所在系所:心理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理学硕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Ldupanfq @163.com
联系电话:0535-6672189
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成果
性 别:男
所在系所:心理系
最后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理学硕士
职 称:副教授
E-mail :Ldupanfq @163.com
联系电话:0535-6672189
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成果
1.“关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建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教育探索》(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第5期(总第203期),独立。
2.“AQAL模型的心理学方法论意义”,《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第 1期,第2位。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3期。
4.“叙事与青春期的自我形成”,《青少年研究》2003年第1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5.“从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聊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
6.“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与对策”,《青少年研究》2002年第2期;
7.“幼儿创新教育的‘长’与‘短’”,《山东教育科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6期;
8.合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美]卡尔.罗杰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9.参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10. 参编《心理学》(郑淑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11.副主编《教育心理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12.参编《教子成才指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AQAL模型的心理学方法论意义”,《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第 1期,第2位。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3期。
4.“叙事与青春期的自我形成”,《青少年研究》2003年第1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5.“从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聊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
6.“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与对策”,《青少年研究》2002年第2期;
7.“幼儿创新教育的‘长’与‘短’”,《山东教育科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2年第6期;
8.合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美]卡尔.罗杰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9.参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10. 参编《心理学》(郑淑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11.副主编《教育心理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12.参编《教子成才指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三、 主持课题
1.主持山东省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SDYC12015)。
2.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08GG205)。
3.主持2010年度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立项研究课题《调整更新传统工科专业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研究》(项目编号:2010-242)。
4.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少年社会公平判断的偏好调节形成机制”,2012。
5.参与省社科规划课题“胶东地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2010.12-2012.10。
6.参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参与山东省教育厅课题《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方案设计研究》,2004—2006。
8.参与山东省教育厅课题《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2004—2006。
9.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7.1-2008.12。
10.参与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特色凝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061)。
2.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08GG205)。
3.主持2010年度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立项研究课题《调整更新传统工科专业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研究》(项目编号:2010-242)。
4.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少年社会公平判断的偏好调节形成机制”,2012。
5.参与省社科规划课题“胶东地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2010.12-2012.10。
6.参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参与山东省教育厅课题《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方案设计研究》,2004—2006。
8.参与山东省教育厅课题《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2004—2006。
9.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7.1-2008.12。
10.参与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特色凝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061)。
四、获奖情况
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获2011年度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第1位,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5月。
2.合译的《个人形成论》([美]卡尔·罗杰斯著)2005年12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6月获烟台市第1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6月获2001-2004年“鲁东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文,被山东省心理学会评为“2002年度山东省心理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参与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课程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2010年度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
5.“调整更新传统工科专业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研究》”在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研究课题评比中获二等奖,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 2010.12。
五、联系方式
QQ:1830301661
EMAIL:Ldupanfq @163.com
一、郑淑杰
郑淑杰,女,博士,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198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到内蒙古师范大学任教。1992-1995年在职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2000-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利用三个暑假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心理学博士课程班”的学习,修课12门,获结业证书。1998.3-1998.4赴以色列参加“儿童早期发展与父母参与”的主题研修。2001.9-2002.8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系做访问学者。2004年7月在比利时参加ISSBD学术研讨会。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
二、张巧明
张巧明,女,197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专业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自2002年7月工作以来,主要承担本科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三门课的教学任务,并于2005年主持“《实验心理学》的教改研究”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已经通过验收。同时还参与了一项国家级、四项省级和两项校级科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三、滕洪昌
滕洪昌,男,1979年7月生于山东省莱州市,心理学硕士,讲师。1998年9月到2002年7月在烟台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系学习心理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攻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2005年6月毕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任教,所授课程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与教育测量》、《认知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等。参加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在《应用心理学》、《山东教育科研》、《宜春学院学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等发表过多篇文章。目前从事认知心理学、传播心理学和心理测评方面的研究。
四、李文静
李文静,女,汉族,1980年6月生,山东枣庄人。2001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烟台师范学院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取浙江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决策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现主要为本科生讲授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 参与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3项,参编心理学教材、专著和译著4部,在《应用心理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心理学学术交流
五、林洪新
林洪新,女,满族,1980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了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硕士学位;2006年考取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2009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现主要为本科生讲授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
主持参与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5余项,参编心理学教材、专著和译著7部,在《心理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二等奖2项,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心理学学术交流。
六、孙静
孙静, 1979年生,女,山东临沂人。2002年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系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主要致力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主张建立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治疗模式和多元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视野。研究的重点是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与效果研究、团体咨询的实践研究、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现主持鲁东大学教改立项课题《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参与省教育厅《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省教育厅《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鲁东大学《心理治疗临床的现象学研究》横向课题等6项课题。迄今为止,共出版著作2部,参与著作4部。
自2002年负责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以来,认真开创新的工作思路,规范中心的内部管理,扩展了中心的对外宣传,积极拓展心理咨询中心的业务,努力提高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中心逐渐成为在烟威地区,甚至在山东省较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心理咨询研究机构。
自2005年以来,先后为烟台海军飞行团、烟台监狱、烟台市各级公务员、华夏保险公司、富士康集团等单位做心理培训,受到热烈欢迎。多次为烟台各中小学、职业学校做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术报告。
主要致力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主张建立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治疗模式和多元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视野。研究的重点是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与效果研究、团体咨询的实践研究、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现主持鲁东大学教改立项课题《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参与省教育厅《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省教育厅《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鲁东大学《心理治疗临床的现象学研究》横向课题等6项课题。迄今为止,共出版著作2部,参与著作4部。
自2002年负责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以来,认真开创新的工作思路,规范中心的内部管理,扩展了中心的对外宣传,积极拓展心理咨询中心的业务,努力提高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中心逐渐成为在烟威地区,甚至在山东省较有影响力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心理咨询研究机构。
自2005年以来,先后为烟台海军飞行团、烟台监狱、烟台市各级公务员、华夏保险公司、富士康集团等单位做心理培训,受到热烈欢迎。多次为烟台各中小学、职业学校做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术报告。
七、仇莉娜
仇莉娜,1979年生,女,山东淄博人。2005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被聘任为讲师。现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6篇获ISTP检索。承担1项校基金课题,参与3篇教材的编写,2009年获“烟台市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讲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人事心理学》《组织与管理理论》《人员测评与培训》等。